《與仲章侄手帖》是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的家書。周敦頤于治平三年(1066年)在家鄉(xiāng)永州為官,給侄子周仲章寫下此信。不久,道州州學教授鄒旉將其刻于郡學稽古閣,認為“辭氣溫厲,讀之如見其人”。淳熙三年(1176年),張栻又將之刻石于桂林學宮,“慕仰涵泳,不勝拳拳”,讓這封手帖為更多人所知。
這是一封問候信,從內(nèi)容上看,可分解為六層。
第一層:“夏熱,計新婦、男女安健。我此中與叔母、季老、通老、韓姐、善善以下并安。近遞中得先公加贈官誥,贈諫議大夫,家門幸事!汝備酒果香茶,詣墳前告聞先公諫議也。未相見,千萬好將息!”據(jù)張栻的跋語可知,周敦頤的父親名字叫周輔成,他生有二子,“長曰礪,礪之子仲章”,次子即周敦頤。這封信告訴侄子,自己的父親、他的祖父周輔成獲得朝廷贈官“諫議大夫”,這是“家門幸事”,請他去墳前祭告。
第二層:“叔母、韓姐傳語汝與新婦、侄兒、侄女:各計安好,將息將息!”周敦頤代夫人蒲氏等致問候。叔母指蒲氏,韓姐似為周敦頤的長女,“汝與新婦、侄兒、侄女”是侄子周仲章一家四口。
第三層:“百一、百二附兄嫂起居之問?!敝芏仡U代替二子周壽、周燾致問候。周壽,字元翁,小字季老,行第百一。周燾,字次元,小字通老,行第百二。
第四層:“善善與新婦:安安安!”周敦頤代善善致問候。善善似為周敦頤次女。
第五層:“汝切不得來!不得來!”周敦頤囑咐仲章,千萬不要來找他。
第六層:“周三翁夫妻安否?周一父子看守墳塋小心否?周幼二安否?如何也?”周一父子指“以灑掃其父郎中之墓”的周興家人。
從這封手帖可以看出,周敦頤的家族關(guān)系特別復雜。在字面上,周敦頤給每一位親友都留下文字,一筆一畫,是對親友的深深思念。自天圣九年(1031年)周敦頤“偕母仙居縣太君自營道濂溪入京師”,前后算來他已有整整三十五年沒有回鄉(xiāng)。此次歸鄉(xiāng),理當向親友報平安。
按理說,回到家鄉(xiāng)為官,鄉(xiāng)愁摯切,心中應當有一種按捺不住的喜悅,但是“未相見,千萬好將息!”“汝切不得來!不得來!”等語,又確實有些讓人匪夷所思。這是否意味著周敦頤是一個不近情理、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呢?還是其中另有隱情?
俗話說“清官難斷家務事”,面對復雜的親屬關(guān)系,周敦頤顯然有些無奈?!陡抖濉贰队謺c三十一叔》……一封封家書問候,一句句噓寒問暖,家族親友似乎依舊是乞求的多而理解的少。迫于無奈,他又給家鄉(xiāng)父老捎上《任所寄鄉(xiāng)關(guān)故舊》一詩,自稱“老子生來骨性寒”,“官清贏得夢魂安”,告誡家鄉(xiāng)父老要安于本分,不要尋蹤覓跡求得私情,周敦頤所愿只是做一個清官,而要做一個清官就意味著對家人父老的請托必須拒絕。
南宋度正在《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》中記載了周敦頤通判永州的背景,原來是嘉祐八年(1063年),周敦頤通判虔州時,“虔州民家失火,焚千余間,朝廷行遣差替。時先生季點外縣,不自辨明,韓魏公、曾魯公皆知之,遂對移通判永州?!辟H謫與歸鄉(xiāng),往往是羈束與自由的轉(zhuǎn)折點,但對周敦頤來說,官位的落差,并沒能動搖內(nèi)心深處的那條水平線,世事磨練,心緒舒卷,他早已習慣不慕名利,不貪圖富貴。即便是回到家鄉(xiāng),一如既往,在平淡之中獲得自由,故謂“為道舂陵(指稱永州)只一般”。由此,“汝切不得來!不得來!”其實也給出了答案:保持廉潔自律的標準,就是其為官的精神指引?!安坏脕怼钡谋澈笫菍θ饲閯堇耐春蓿瑢亦l(xiāng)父老的關(guān)愛教誨。
直到今天,《與仲章侄手帖》仍是周敦頤一生為官的極好的見證。為官路上,充滿利益的誘惑,也常常會被親戚朋友的感情裹挾,周敦頤歸鄉(xiāng)而不減其志,廉潔自律,皭然不污,他用自然樸素的家書這一形式,道出自己的人生堅守。(作者:周欣)